國內SaaS行業市場為何不會出現“獨角獸”?
所謂“獨角獸公司”,是指那些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。雖然,據36kr數據顯示,2015年國內SaaS市場規模接近400億元,2016年整體規模接近500億元,到2018年將達900億元,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33%。但國內SaaS卻不會產生“獨角獸公司”,這是為何呢?
SaaS的春天并沒有真正到來。中國的企業級軟件應用一直存在定制化程度過高的問題,軟件本身的邊際效應就會被大大削弱,SaaS的出現就是為了改變這一狀況。SaaS的普及與規模化應用密不可分,眾所周知,當付費用戶達到一個臨界點之后,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就不再是問題。一旦付費用戶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意味著SaaS廠商每月都會有固定的收入,再加上新用戶的加入,這種營收上的增長是持續不斷的。除了Salesforce.com這樣的巨頭真正達到了規模化應用的程度,就目前中國SaaS企業來說,可以說一個也沒有達到這樣水平的。
國內SaaS產品大多具有功能太過單一、服務能力薄弱的特點,導致因偏離產品本質、忽視客戶成功、糾纏盈利方式、缺乏有效整合等弊端阻礙了規模化應用的形成。
作為管理工具而存在的SaaS服務忽視產品本質談功能只能是空談。普遍自娛自樂的市場推售,空談功能沒有擊中客戶業務痛點,Salesforce、神州云動CloudCC等SaaS產品無不是基于對客戶問題的深度了解制定產品功能,用幫助用戶解決問題的思維打磨產品來獲取穩定客戶,而不是空談功能;缺乏易用性和接受度,從輔助服務變額外負擔;功能迭代缺乏售后調查配套,許多SaaS廠商的功能迭代看起來勤快,卻是空中樓閣不接地氣,只會加速客戶逃離。
服務能力薄弱,忽視客戶成功,就不會有客戶導向的SaaS成功。Atlassian憑借40%的老客戶續費,A輪融資即上市,而且股價很穩定。其秘訣無非就是關注客戶成功,把用戶續約和留存當做業務的基石。而這恰恰被我國SaaS廠商普遍忽視。國內SaaS產品普遍存在的問題是:C端營銷方式占據主流,只重用戶數,不重續約率;在具備客戶成功意識的情況下,缺乏有效的實施路徑;重技術、銷售而缺乏關鍵服務人才。
盈利方式糾纏成為國內SaaS難以治愈的選擇困難癥。缺乏發展戰略使SaaS廠商無法確定與產品有效匹配的付費模式;糾結大客戶與小客戶、標準化與定制化,找不到發展平衡。事實上,標準化與定制化并不是一個值得糾結的問題,根據能力是否允許,同一廠商完全可以根據客戶類別推出不同的產品。
SaaS產品普遍缺乏有效的業務整合。業務內產品功能集成度低,用戶粘性無法突破,以HR SaaS產品為例,把招聘、人事全模塊(員工檔案、薪酬、社保、考勤、審批、報表分析等)、員工端服務(檔案、考勤、工資條、工作日歷等)等復雜的功能有機集成是一件很困難但又是非常有價值的事。另外,業務外整合不足,關聯業務擴展不充分,業務外整合不足的關鍵是SaaS產品普遍缺乏強場景接入,不能夠提供第三方入口。其實,業務外第三方整合并不是錦上添花,某些情況下能成為盈利模式的關鍵內容,尤其對于平臺型SaaS產品。
從目前的態勢看,SaaS企業們估計在2017年下半年依然要謹慎,這幾道坎并不是那么容易邁過的,而標準化的SaaS產品規模化效應也很難呈現,所以,真正的SaaS巨頭甚至“獨角獸”何時在國內出現還是難以預期。